基隆市中山區位於基隆市北部,基隆港西岸,具有豐富的歷史底蘊。早在清朝雍正時期,中山區就有漁民築魚寮聚居,成為基隆市街創建之始,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。戰後,中山區於1946年正式成立,以區內主要幹道中山一、二、三路命名。1988年,基隆市政府進行行政區劃調整,將原屬安樂區的西定河東岸地區改劃入中山區,擴大了轄域。中山區的行政特色在於其港口設施的集中,為基隆市的重要經濟命脈之一。
中山區的景點特色多樣豐富。其中,白米甕砲台和大武崙砲台是區內著名的歷史景點,展現了基隆的軍事防禦歷史。仙洞巖和佛手洞則是自然奇觀,仙洞巖的海蝕洞內有多處佛像,而佛手洞則宛如迷宮般的海蝕洞,充滿冒險氣息。此外,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和湖海大道(自行車步道)等景點,也為遊客提供了不同的體驗選擇。這些景點共同構成了中山區獨特的旅遊魅力。
基隆市中山區景點
基隆波浪街
基隆波浪街位於中和路168巷的大慶大城社區,這條長達500公尺的巷道高低落差大,使用長焦鏡頭才能拍出如波浪般的景象。
白米甕砲台
白米甕砲台建於清代,曾在鴉片戰爭和清法戰爭期間駐防。現在的砲台結構主要為日治時期改建,提供了壯麗的海景和軍事防禦歷史體驗。
大武崙砲台
大武崙砲台是基隆西側的重要防禦堡壘,地勢優越,可以俯瞰情人湖和大武崙澳,遠眺基隆港及北海岸的美景,是絕佳的觀景點。
佛手洞
佛手洞被譽為基隆的小敦煌,宛如台版的土耳其地下城。這座洞穴具有狹窄的通道和滴水的洞頂,給人滿滿的冒險感。洞內石壁上鑿刻著栩栩如生的佛像,即使是基隆在地人也鮮少知道這個迷宮秘境,是全台最大可進入的海蝕洞。
虎仔山基隆地標
虎仔山基隆地標位於基隆火車站後方的虎仔山上,「KEELUNG」地標觀景台設計類似好萊塢風格,遠在基隆市區和港區都能清晰看到。觀景台上設有座椅、小公園和運動場,可眺望基隆港、基隆山和基隆嶼,尤其是夜景更是迷人。
仙洞巖
仙洞巖是一處經過數萬年海水侵蝕形成的天然海蝕洞,奇岩怪石林立,自然景觀引人入勝。洞前矗立著一座大佛像,吸引許多香客前來膜拜祈福。仙洞巖內深約80公尺,分為主洞、右洞及左洞,氣氛莊嚴,是近郊踏青的好去處。
外木山濱海風景區
外木山濱海風景區提供了美麗的海岸線和壯麗的日出景色。這裡是觀賞基隆港灣美景和享受自然之美的理想地點。遊客可以在此進行漫步、攝影或觀賞日出,享受悠閒的旅遊時光。
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
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是基隆市的重要歷史紀念地,紀念在基隆港築港過程中犧牲的工人。這座紀念碑提供了對基隆港發展歷史的深刻體會,是了解基隆港建設過程的重要景點。
代天宮
代天宮是基隆市中山區的重要信仰中心,供奉多位神祇,具有濃厚的宗教氛圍。這座宮殿是基隆信仰文化的重要代表,遊客可以在此體驗基隆的宗教多樣性。
容軒步道
容軒步道位於八斗子海科館與海科館火車站之間,原為台電北部火力發電廠員工宿舍區,後來成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。園區內林蔭密布,古榕、苔牆充滿風情,環境寧靜悠閒,是基隆市適合漫步和觀賞自然美景的景點之一。
圖片來源:撰風旅食 (共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