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市大同區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,當時該地區被稱為「巴浪泵」,後來改稱「大隆同」,因為山形似龍而被稱為「大龍峒」12。早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,漢人在1709年開始進入此地開墾2。日治時期,大龍峒町是台北廳直轄的重要區域之一。戰後,大同區因內有台北孔廟及大同路,為紀念孔子的大同精神和國父的世界大同理念而命名為「大同區」12。1990年,大同、延平、建成三區合併編成新的大同區1。
大同區的景觀特色包括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。目前的景點與歷史和景觀特色緊密相連,旅遊推薦包括探索迪化街商圈、大稻埕碼頭、霞海城隍廟,以及體驗當地的文化活動27。大同區是台北市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,涵蓋大稻埕和大龍峒兩大區域,許多知名的人文古蹟均位於此區7。遊客可以在大同區體驗從傳統商業中心到現代觀光的變革,感受這個充滿活力的區域。近年來,大同區的文創產業逐漸發展,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,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。另外,寧夏夜市和大稻埕園區等地,展示了台北的傳統美食和人情味,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體驗。
台北市大同區景點
大龍峒保安宮
臺北孔子廟
蔣渭水紀念公園
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
延平河濱公園
大稻埕碼頭
台北霞海城隍廟
迪化街
永樂市場
李臨秋故居
日月星鑄字行
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
圖片來源:撰風旅食 (共筆)